实际状态和明清时期并没有任何的区别。
如此也就造成了帝国的很多社会现状是畸形的,特殊的。
比如恐怕是没有那个时代,比当代的帝国更加重视教育,这重视并不是说帝国政府重视,而是指民众自身的重视。
自从帝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以来,民众视上学为改善自身命运的最佳渠道,同时帝国的新式教育制度和传统的科举制度并不同,古代的科举制度要一路杀上去,最少也得靠上举人后才能有实际的回报,但是在帝国的新式教育制度里,哪怕是你只上到了高等小学,但是也能够以此找到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这里头有什么含义?
代表着更多的机会。
同样是读书,传统的科举兴许要几百个人里头,才能够出现一个举人,然后获得实际利益,但是在帝国的新式教育制度下,只要是读书,那么就能够出人头地,哪怕是只读了一个高等小学,那么也能够就此找到一个好工作,不一定说非得读到大学毕业以后才能收获实际利益。
同时,帝国的新式教育制度很好的延续了明清科举考试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只论个人才华,而不论社会背`景。
只要你能够考上,不管你的父亲是当朝大官还是农民,那么都能够收到帝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