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变化是他自己也很难改变的。
王吕云是有功劳,但是他现在已经跟不上中华军的发展步伐了,他被时代抛弃了,所以被那些更年轻的骑兵将领们挤下来是正常的,毕竟长江后浪推前浪,没有人能够一直位高权重下去的。
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里不仅仅王吕云从一线退出,实际上大量余胜军时代的军官们也是逐步受到了后辈们的冲击。
尤其是中华军在1858年开始装备后装步枪,而现在更是已经把后装步枪作为了制式装备,未来两三年内就会彻底淘汰米尼步枪,这种情况下,那些创造潮流的人进一步高升,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施清瑄以及边成勋等少数几个人,他们成为了当代中华军的核心支柱。
而一些能够紧跟军事发展潮流,并不断充实自己的人虽然无法晋升,但是也能够继续保持下去,这些人就太多了,基本上目前还活跃的中高级将领都是这些人。
比如石琅翼,他在西征开始之前还不知道怎么用散兵战术呢,但是当他的第四军打到云南的时候,他已经是能够熟练运用散兵战术,并为自己的部队创造战术优势。
大事一些没有无法紧随时代掌控后装步枪以及散兵战术的军官将领们就会被迅速淘汰,他们短时间内可能会继续留任,或者调任到一些尚未装备后装步枪,依旧采用线列战术的部队里任职,但是两三年后如果他们依旧无法使用后装步枪的散兵战术,那么等待他们的命运只有一个:退役!
取代他们的则是那些从军校开始就系统学习散兵战术,步炮协同等专业军事技能的毕业生们。
目前皇家陆军军官学校的规模相当庞大,而且学制也逐渐完善,经过系统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综合素质上要远远超过当年余胜军随营学堂时代的毕业生,至于速成班的学生当然不在讨论范围之列。
等这些经过系统培养的毕业生逐渐成长的时候,甚至都不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