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还有战斗补贴等。
而目前中华军正处于战争当中,基本上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都能够拿到最高额度的薪资, 比如一个少校营长,每个月拿到手的基本有一百五十圆左右。
而到了施清瑄这个层次,位于前线带兵打仗的他每年可以到手大约一万多圆的薪资。
当然了,人家施清瑄不仅仅有军人的薪资,他还有贵族爵位的年俸,目前以侯爵爵位的话,可以领到每年两万圆的爵位年俸。然后打了胜仗林哲也经常给他赏赐,战马,豪宅,书画古玩等等基本上都有。
以施清瑄目前的权势地位,哪怕是一毛钱不贪,只靠正常收入的话,每年也能够入手四五万圆以上。
这个份额比文官那边多多了,要知道文官的一把手,也就是内阁总理大臣毕余同,他的一年各种正规收入也就一万五千上下,而各部大臣以及各地的省一把手也就是各省巡抚们,年薪大约在一万上下。
因此不管是从收入上还是政治以及社会地位上,中华帝国里的军人尤其是军官们是明显高于文官的。
而这种情况也不是中华帝国的单独情况,历朝历代开国时期,武将们的地位总是会高于文官们,只有当王朝进入中期后,文官们的政治地位才会逐渐起来,然后慢慢压倒武将,造成文贵武贱的现象,而每当到了这个时候,距离一个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
宋元明清历代基本都是这个模式。
军人的社会地位高了,自然也就会吸引更多的学子投身军旅,而这两年,尤其是1858年后众多学子踊跃报考海陆军的两所军校,也和中华帝国的教育制度改革有关。
虽然现在的科举还叫着科举的名头,但是考中会试的士子以及是不可能和明清时代一样一步登天,直接当县令主政一方,往往是要从最低级的科员坐起,只有极少数的优秀者才会担任一些副科长之类的职务。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