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镇江发起总攻,中华军除了传统的火炮轰炸外,还首次大规模的运用了,
为了对付越来越喜欢挖战壕的太平军和清军,中华军方面也是苦思冥想想要制定一些针对的战术和武器。
其中比较主要的是榴弹和榴散弹的改进和大量使用,除此之外还研发了手榴弹和小口径的臼炮。
手榴弹这东西在中华军里也不算什么新鲜东西,早几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运用,不过受到手榴弹重量过大,爆炸威力过小,同时火绳引信使用不便,哑弹率高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手榴弹的实际作战效能非常有限,所以早期的手榴弹往往只在防守作战的时候使用,也少量配属给进行肉搏作战的协防军士兵。
1856年后,林德机器厂那边对手榴弹进行优化设计,加大了手榴弹的破片数量,同时对火绳延时引信进行再设计,使得可靠性和便捷性大大提升。不过重量依旧比较大,普通的线列步兵在作战的时候,很难携带并使用这些手榴弹发起进攻作战。
所以目前来说,正规作战的时候这些手榴弹的应用主要还是在固定阵地防守作战上,用于进攻战上的不多,并且主要是频繁参加肉搏作战的协防团士兵使用。
不过面对镇江的城墙以及城墙外的壕沟体系,这种简陋的手榴弹却是迎来了他们的春天,为了攻克那些壕沟,中华军也是挖起了交通战壕。然后协防团的士兵们可利用战壕的掩护,把一枚枚的手榴弹准确的扔进二三十米外的太平军沟壕中。
这种战术下。让手榴弹的实战效能发挥的相当出色!
采取同样战术的实际上也不止手榴弹,同样还有小口径的臼炮!
早在1854年初次遇上了林成庭的战壕防御战术后。林哲就是让后方的军械局和林德机器厂一起,设计一款便携的小口径臼炮,并且把自己记忆里的迫击炮给画了个图样以及一些思路,本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