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像是汪颖那样具有实验天赋,也不像是赵平川那样数学优秀,但在实验室的组织管理方面,杨锐确实是学的极快。
对他来说,只要将实验室里的工作和研究员,看做是补习班的小孩子,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里的工作确实比补习班里的作业难度高一些,但研究员却比学生要好管理的多。
杨锐不断的做着平衡,不断的学习,渐渐的也就轻松了下来。
论文所需要的拼图,一块块的被完成,实验室的白板上,遗留的问题也越来越少。
在保证进度加快的情况下,杨锐也就不再要求更长的工作时间了。
研究工作毕竟是一种智力活动,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体力活,但大脑的疲劳是实实在在的,休息的时间多一点,自然能够保证其他时间的精力集中。
胥岸青就没有这样的运气了。
克隆钾通道的突变基因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事实上,只有这么一句话的创意,并不能对过程有任何的帮助。
整个实验过程,都得一点点的试过去,中间做到一半,如果发现此路不通,又得重新开始。
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的参考,没有哪个前人做过类似的工作,但正因为如此,理查德才会不顾脸皮的剽窃杨锐的“创意”,此实验一旦做成,自然会成为后人的标杆,不光能混到为数不少的影响因子,而且是相当不错的职业战绩。
不幸的是,理查德就遇到了“此路不通”的问题。
他们尝试的载体方式在经过半个月的尝试以后,被证明不能继续下去了,这在科研中也是正常的,面对未知的结果,再好的理论也不能确定一条完全正确的道路,否则也不用做实验了。
所谓实验,自然是会有错误的,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错误是比正确来的多,来的频繁的。
然而,正常的错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