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议,用两种这么简单的随处可见的材料竟然可以做出如此效果。其实不止是王木匠,这里全部的人参观过时,都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感,包括见多识广的胡医师也不例外。
棚子装修完后,雷晓飞着手翻新面馆的枱凳。那时候,因为还没有油漆,木制品都是呈本色的,所以翻新工作就是把枱、凳刨到出现本色就行,本来王木匠想包揽这项工作,但雷晓飞考虑到这是个体力活,不适合大年纪的王木匠干,就让他帮手给面馆做个大招牌。
用手刨刨木是带技术性的体力活。这种活雷晓飞在前世家里装修时玩过,技术要领还是掌握的,不过在前世时,装修多用夹板,手刨只在修边时用一下,如果有需大量刨的活就用电刨了,所以雷晓飞接触这类刨木活的机会也不多。干这刨木的活,体力上还难不倒变回年轻的雷晓飞,只是因为少做,没刨多久,用来压紧手刨的虎口,因为与刨刀摩擦起了血泡。雷晓飞不禁感慨干哪行有哪行的难处,干哪行有哪行的辛苦。
雷晓飞的枱凳翻新好后,王木匠的大招牌也做好了。雷晓飞整个店检查了一遍后,看来看去老是感觉好像哪里不对劲。他冥思苦想了很久,终于看出了问题。
原来,前世时,餐厅的桌子都是大小参错的,既可以充分利用地方,又方便招待不同数量的客人。就算小餐厅,也会准备一两张大桌面,需要时,把大桌面搁在小桌子上当大桌使用。而古时的桌子,千篇一律都是“八仙桌”,正正方方的,只能坐八个人,桌面也不大,只够三行三列地摆九只那时叫“八角碗”的碗。想到这里,雷晓飞马上叫上王木匠,要一起做三张圆的大桌面,按前世时坐十二人的规格做。
两天后,三张圆的大桌面完成了,面馆的装修工程也告竣工,雷晓飞里里外外详细地检查了几遍,对这个工程相当满意。因为在工具简陋的环境下,凭纯手工能完成到这个程度,已是他自己的极限,哪还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