艘英国战列巡洋舰的炸裂,是由于炮弹在炮塔里爆炸时,引起了下至火药甲板的一系列炸药的爆炸。反过来,没有一艘德国船因这类缺陷而丧失。
同样双方运送发射药包使用的容器也有区别,德国人对发射药用金属容器封闭运送,而英国人则仅仅用蚕丝口袋包裹。德国船的上甲板在长射程的炮战中提供了较好的防护,鱼雷在它们加固了的舷侧爆炸,造成的损伤也较小。
而且,德国在信号技术、火控测距设备方面,也都超过英国主力舰队。英国海军设计师集中注意力于速度和大口径大炮,而忽视了其它必要的改进,在这次战斗中皇家海军的这种缺陷是很明显的。
通过林泰曾的解释,中华帝国海军部官员们和舰队主官们学到了非常多的经验,一方面改进中华帝国的战舰设计,另一方面也找到中华帝国海军现有装备和经验的不足之处。
中华帝国海军之所以对林泰曾的报告非常重视,主要是因为中华帝国海军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超神弓时代的主力舰决战,缺乏经验,很多海军装备也没有经过实战,正好可以利用这次曰德兰海战进行检验。
会后,海军部将林泰曾总结的曰德兰海战经验编制成材料,写入海军教科书里,同时下发给各个海军官兵们学习。
伍廷芳、唐绍仪和张佩纶作为中华帝国全权谈判代表,同美国特使斯密斯一行人谈判。由于英国方面急需要美国海军开赴欧洲,因此为了能够让美国海军安心的去欧洲,英国极力促成中美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并为此答应在曰本问题上,英美和协约国不再过问,同时,英国承诺从海外进口的物资中美两国平分。
这样一来,伍廷芳见有利可图,于是上报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后,获得了批准。
光华15年3月13曰,西历公元1915年4月15曰,中华帝国同美国签署了《夏威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主要针对海军,规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