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对外扩张。
中华帝国很冷静的闷头发展经济,王辰浩就等着欧洲爆发世界大战,那时就是中华帝国快速夺取世界经济中心的时机。
显然,中华帝国对欧美的外交政策加速了欧洲爆发大战的速度。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出现,使得自维也纳和会以来的欧洲均势时代已正式经寿终正寝,一个新的结盟时代降临了。表面上,这种变化似乎也是走向一种平衡,而实际上国际和平是在走一段危险的钢丝,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堕入深渊。
1905到1910年的国际关系很有那么一点惊心动魄的味道,每一次危机都种下猜疑和怨恨的种子,使的战争逾发可能。
在北非爆发了两个摩洛哥危机,每次都表现出德国统治者的大胆敢为,而谋划不足的特点。德国每次都是旨在威胁和打击法国,而得到英国和俄国支持的法国已不在是以前的羔羊了。两次危机中尽管德国一再兵戎相向、杀机必露,第二次危机中德国海军直接示威,然而这都被法国顶了回去,这在俾斯麦时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机中英国表现出与德国不惜一战的态度,这促使德国上下对英国的恼怒达到了极点。德皇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候所说的“大多数德国人都反对英国人。”在这时看来已经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略显保守了。而英国也不在把德国仅仅当成是假想敌,而是真正的敌人来认真对付。1906年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军事人员已经开始研究对德作战的合作可能,同时,德国总参谋部也在制定大名鼎鼎的施里芬计划。
可以说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已经都在准备应对双方爆发大战的可能,但是双方都没有意识到,一旦两大军事集团爆发大战,规模和时间都远超他们的想象。英国的军事家们认为,欧洲重新洗牌所需的战争时间半年就够了,而德国的军事家们也对此赞同,也认为最多不会超过一年时间,德国就会把法国打趴下,迫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