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唯我独裁 > 第344章 超神弓时代

第344章 超神弓时代(3 / 8)

中在了波罗的海和黑海。

随着德国和土耳其分别从中华帝国引进神弓型战列舰,这令俄国海军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俄国海军据此向俄国杜马政斧要钱,不甘人后的俄国海军打算为自己争取四艘神弓型战列舰,并全部配备在波罗的海,以便在可能爆发的战争中与德国人在波罗的海的力量抗衡。在俄国人的设想中,这些新型战列舰应该具备这样一些起码的要求:航速至少21节,装备10门12英寸(305毫米)主炮和至少16门4.7英寸(120毫米)炮廓式副炮。这也符合俄罗斯海军的传统:火力第一、速度第二。

曰俄战争的失败使得俄国国内社会矛盾曰益激化,海军的拙劣表现也让它成为各种势力抨击的最好目标。1905年革命后产生的新杜马坚持认为海军需要在行政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沙皇和海军高层则一口咬定没有任何改革的必要,于是杜马便否决了海军所有的造舰计划,新型战列舰也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1907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不顾杜马反对强行推进海军的重建。这种情况下,杜马被迫让步,和海军达成一定的妥协,惨淡经营四年之久的海军终于开始重建步伐。

相对于神弓舰这一全新概念,俄国船厂的设计和建造能力显得极为不足,因此,海军部向国内外各大造船厂发起招标,不久海军部就收到了国内外27家造船厂提交的51份设计方案,这些方案来自中华帝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甚至德国,但27家船厂中只有4家是俄国的。开始,海军部对中华帝国上海船舶重工的方案非常感兴趣,但是造价太高,让囊中羞涩的俄国海军部不得不放弃。接着他们又对意大利库尼贝蒂(Cuniberti)公司的方案很感兴趣,但当得知意大利人把120毫米副炮安装在炮塔(而非俄国人希望的炮廓)中,并且坚持不对这一设计做出修改后,俄国人马上把这个方案抛在脑后。接下来进入俄国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