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图纸,也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1904年,曰本内阁会议批准建造2艘战列舰(即“河内”号、“摄津”号)。基本计划编号为“A-30”,“河内”舰代号是“伊号战舰”,“摄津”舰代号为“吕号战舰”。
河内级战列舰的外形设计完全仿造中华帝国的神弓号,摄津号建造中实验采用中华帝国周武王级的飞剪型船艏,司令塔位于艹舵舰桥内。整体沿袭了神弓号的一些形制特征。不过曰本设计师也做了特色修改,船体为平甲板船型,舰首大体为垂直艏。在主炮布局上面,曰本因为要引进英国无畏号的主炮设备,于是海军看中了英国无畏号的十门火炮布局方式。不过副炮上面,曰本海军为了对抗中华帝国的夏朝级战列舰,副炮采用12门120毫米和16门76毫米速射炮。
到了1905年11月,英国海军因为在南海大战中损失惨重,英国征用了原本为曰本海军建造当中的两艘河内级战列舰。曰本海军悲催无比,但是又不敢得罪英国,于是曰本海军不得不试着自行建造两艘河内级战列舰。
不过,曰本的造舰能力远远不及中华帝国,70%的设备还得从英国进口,并且没有两万吨级战列舰的船台和设备,因此曰本海军只能暂时先研究一番,等待两万吨级船台建成后才能够进行仿制。
总的来说,中华帝国通过向德意志帝国、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大量出口神弓型战列舰,不但为帝国海军工业赚钱巨额外汇,更是进一步刺激了帝国海军工业的高速发展,全面走向国际领先地位。同时,中华帝国的神弓型战列舰也因为大规模的出口,风头和知名度一下子远远的超过了英国的无畏型战列舰,也因此奠定了此后全世界海军界将神弓型战列舰划归海军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欧美各国权威海军人士由此将中华帝国的神弓号作为一个标志,神弓舰之前的战列舰称之为前神弓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