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积极行动。
1911年8月,积极采取**措施以及扩充军备的第二届桂太郎内阁因遭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反对,被迫辞职。但这位陆军大将在军部的支持下,利用扩军问题将继任的西园寺公望内阁搞垮,于今年又再次上台执政。
军部这种专横行径,不仅使议会内的反对党派对桂太郎内阁提出不信任案,也遭到社会各界群众的强烈反对,“打破阀族,拥护宪政”的呼声响遍全国,数万名市民甚至包围了国会。随后各地群众反对运动演变成大规模的政治暴动,结果又迫使桂太郎第三届内阁垮台。
日本国内的动荡是政党政治和藩阀政治的斗争、陆海军之争、元老与军部的矛盾,但他们的争夺,又影响到了日本的对华政策。
近代中日关系最关键的症结,即明治后日本所趋向的军国主义道路。从藩阀元老政治-军部********这一理路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是合乎其逻辑的,也意味着一种危险的倾向。
此时的日本,就陆军(特别是少壮派)而论,亦不敢抛开上层的指令而断然“独走”。但是随着军队独立性的增强,一旦陆军控制了军部而断然实行“独走”,那么日本的对外政策的扩张性不仅会加快节奏,更会以最野蛮的方式展开。
相对于陆军而言,海军将领往往显得视野开阔、稳重干练。这显然与其军官的养成制度有关。更重要的是,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其获取利益的战略有着极大的分歧。
比如大陆政策固然对陆军有着显而易见的利益诱惑,但对海军的吸引力并不大。后者更倾心于资源丰富的南洋,即“南进战略”。如果按照大正政变时的形势发展下去,海军或许可以成为一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陆军军部推行大陆政策的力量,日本对外政策及中日关系亦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当然,陈文强绝不寄希望于敌人出现问题,而心存侥幸。单从日本还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