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别抱太大希望……”社长提前跟王庸打预防针。
王庸点点头:“去吧,我心里有数。”
说完,社长去申报国家图书奖了,而王庸则离开了锴行文化出版社。
走出出版社,王庸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电话号码。
社长刚才想说的,王庸心中何尝不清楚?国家图书奖的评选异常严苛,总共分为四个步骤。第一个是出版社上报参评图书,第二个是专家初步遴选出有潜力获奖的图书,第三步则进入正式厮杀,各行业的专家各自评选出各行业的一等奖图书,而这才仅仅是万里长征走了一半。因为只有获得了行业图书一等奖,才有资格角逐最后的终极奖项——国家图书奖。
在最后一步中,300多名专家评委不记名投票,共同选出最后的获奖图书。
这才算是完成最终的厮杀。
而华夏每年出版的图书高达十万余本,最终获奖的只有寥寥几本甚至更少。竞争残酷性可见一斑。
王庸作为一个快成为学术圈公敌的家伙,能不能走过第一步,都是一个难题。
走过了第一步,后续的行业一等奖,更是难上加难。毕竟国学圈把持评选资格的,大部分是周道鲤的人。周道鲤不需要太过针对王庸,只要故意串通,将《国学正典》打落一等奖名列,就基本宣布了《国学正典》的出局。
嘟嘟,电话接通,那头传来一个浑厚的男中音。
“王庸,什么事?我马上要开会,时间不多。”
却是曹部长。
“我的《国学正典》准备申报国家图书奖……”
王庸话还没说完,电话那头曹部长的语气已经严厉起来:“王庸,虽然我很欣赏你,但是欣赏归欣赏,我不可能为了这种欣赏以权谋私。国家图书奖虽然是我们部门牵头成立的,但是抱歉,我不可能将其内定给任何一个人!”
王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