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就显得天上地下了。
而德国空军在损失了各种型号的飞机200多架之后,补充了最新型的Ta-152战斗机整整100架,补充了斯图卡2型飞机35架,DO-217中型多用途轰炸机15架,屠夫轰炸机23架——差不多把自己的损失全部都补上了。
苏联特殊动员体制下,快速暴兵的阶段已经被德国撑过了,现在的苏联已经和德国没有什么区别,只能依靠缓慢的补充来给它的前线部队输血了。而在整个战场的态势影响下,苏联优先强化的地方,必然是莫斯科,而不是已经失去了进攻能力的库尔斯克周边地区。
所以朱可夫即便是哭爹喊娘,最终也只拿到了一个可怜的补给底线。他麾下的科涅夫指挥的苏联主力近卫第1装甲方面军损失了整整1万7000人,却只能得到1700人的补充。作战能力究竟下降了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
更夸张的是,苏联的几个方面军在进攻中损失了超过2000辆各种型号的坦克,大部分都是精锐的KV-1和T-34型,但是他们只领到了40辆新坦克,怎么分配简直就让人绝望。
大批苏联的坦克部队编制不得不取消掉,独立的装甲旅和坦克团差不多一夜之间消失了个干干净净。乱七八糟的剩余坦克不分型号都被填补到了近卫第1和第3方面军,这才让这两个方面军有了继续战斗的能力。
相比较而言莫斯科方向上的苏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除了正在向他们靠拢的50多万北部集群之外,还得到了10万新兵的补充。斯大林亲自下令调集了84辆坦克,组建了莫斯科方向上的“斯大林第1装甲师”。
当然好消息并非没有,那就是远东的崔可夫指挥的远东方面军拖住了北上的日军。在崔可夫的指挥下苏联红军在海参崴附近打出了一波漂亮的坦克迂回战,用德国装甲部队在法国之战中的镰刀经典,直接教育了一下他们的“远东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