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对他们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人与其文。而他们也似乎满足于现有的成功,并没有走出市场、走向文坛的意向。比如林翰就跟文学越来越没有关系了!当他最开始的短篇小说《乡村教师》出道时,大家对他的评价跟期望都很高,可后面完全沉浸在金钱跟销量的冲击中,小说卖得越来越多,可真正的文学性却越来越低,向商业化低头了!”
林翰作为八零后九零后那一批作者里面最出名的一个,自然是枪打出头鸟,这些批评家总是用挑剔的目光对准林翰。
哪怕他明明就没有跟文学挂钩过,“我明明一直都是走的小说路线,倒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跟文学接近过。”
还没等林翰反击,另外一个八零后作家周天民便不甘示弱的在自己的微.博上面回应起来,《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直接开喷,“每个写博客的人都算进入了文坛。文坛算个屁,茅盾文学奖算个屁,纯文学期刊算个屁!就算林翰没有拿过这些奖,人家照样是全球公认的作家,我们八零后九零后是不会去看那些被掩藏在花圈底下的老古董!”
越来越多的作家加入到骂战之中来,林翰的名字也反复被提及,有些是拿他来当正面例子,有些是拿他来当反面例子,简直一刻也不能消停。
文坛是非多,当作家结了梁子,表达方式可能是口诛笔伐,也可能是直接动用武力。很多文坛往事的回忆录大多是在当事人去世之后,才有人站出来写,这一方面避开了许多麻烦,但同时也容易造成一家之言,让读者难辨真伪!
朋党之争在古代历史上面极其普遍,可那基本上属于政见或者学术领域的争锋。文坛上面的朋党之争就差不多算是宗派之争,也是各种群体的争斗。
这一次就是老一辈作家跟年轻一代作家的争斗,林翰稀里糊涂的被代表了!
网络上面,搞文学创作的作家们似乎找到了突破点,他们将林翰作为集火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