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的。
同时毕业的同学有去南方城市打工,又留在成都就业的,有近半的人还是接受工作分配回原籍,无论各人的能力如何,大多数人都处于人生起步、接受社会磨砺的阶段,像梁军这种刚毕业就接受高强度锻炼的人极少。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张知非、盛青等人刻意的培养下,梁军的成长是同时期毕业的同学所不能比的,已经没有初出社会的浮躁、稚嫩,有着年少有成的沉稳与淡定。
九十年代中叶,国内私营企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私企的管理层多为精于人事、敢于拼闯的人;企业规模化发展,作为创业者的私营企业家却短于规模企业的管理,致使职业经理与家族企业的第二代接班人迅速崛起。
年纪轻轻就担任企业高级经理的情况,再过十年八年就很常见了,即使二十六七岁领导上百亿规模大集团的例子也不鲜见,但在九七年还很罕见,不过也不是不能让人接受。
谢家正泰集团旗下的企业都纷纷由年轻的第二代接手,谢剑南、谢意都非常年轻。即使在爱达电子的光芒之下,科王黯淡无辉,却也不得不承认谢剑南、陈静这些科王的年轻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者并没有致命的缺陷,反而在完善企业管理方面,他们比第一代的创业者要出色许多。
整个大的锦湖体系内,有张恪这个极端的例子在,职务升迁已经打破年龄的屏障,能力较强的年轻人都能迅速填充到重要岗位上去,没有机关事业单位那种先琢磨两三年、将棱角锐志磨掉的做法。企业发展阶段,更需要这些年轻者的棱角与锐利的意志去开拓事业。像担任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的姚坚今年也不过二十七岁的未婚青年,苏津东的助理赵鹏也不过二十六岁,苏津东就有意将他放出去担任部门主管锻炼一下。
梁军年纪更轻一些,当然这更不是障碍了,先到会议室的人看到梁军跟在张恪后面进来,点头笑了笑,也没有感到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