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唐奕也终于不再游山逛水,准备回京了!
......
虽只是两年未归。但是,如今的回山已经不是两年前的回山了;如今的观澜书院也非原来的观澜书院可比了。
回山改建,在唐奕走的那一年就已经完成,第二年开始建街引商。
先是白樊楼于此建立了分楼,然后华联铺也来此开设了分铺。
这里有回山美景,又有观澜书院,更有文圣石这等文教圣物。连官家每年都要来此住上半月,寻常百姓自然把这里传的神乎其神。
改建一经完成,回山码头就热闹了起来。
开封文人雅士、花魁粉头儿对这有山有水,有吃有喝,有文学殿堂,又有诸般美景的地方趋之若骛,每天都有画舫、香船专门从开封发出到回山一游。
京中各家商户看到了商机,也纷纷前来开铺面。
现在的回山,汴河之西是回山河弯和回山商村,荷塘水色,亭榭廊桥,楼阁林立;河东是月季花海,色彩斑斓。
开封甚至有牙行专门经营每日往来回山与京中的游船,让那些雇不起花船、画舫的普通百姓也能舒舒服服地一游回山。
而观澜书院,当年一榜十进士,头甲双鳌头的盛举早就令其名满天下。
这几年,范仲淹、孙复、杜衍等大儒无朝事烦心,一心钻研学问,着实做出了许多可传世的美文。
如今,《观澜时集》要比《太学文集》好卖的多,进一步使得观澜的名声闻名宇内。
......
人就是这样,不想回家的时候,在外面怎么疯,怎么跑,也不会想家。可一但定下归期,却一刻也不愿意多等,恨不得马上飞回去。
唐奕走淮河,入汴水,一路行来,下午本应靠岸歇脚,最后的几十里水路,留在明天正好。
可是唐奕说什么也不想再多等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