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家早就在一条船上。所以根本没有必要见这一面,弘农王殿下大可以放心去洛阳,而紧接其后,整个关东士族都将成为他的底牌和可以动用的力量,没有人可以置身于事外。
杨炯点头,其实也有他的私心,既然是如此。那么在和神策府的合作之中,杨家已经占据了先机,秦少游一旦给裴家输送更多利益,那杨家的好处就少了一分。杨炯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啊。
而至于王据,也是如小鸡啄米的点头,他颇为欣慰,因为这位弘农郡王殿下显然对关东士族的观察可谓洞若烛火,殿下的判断是极为正确的,现在还不是和关东士族会晤的最佳时机。
紧接着,秦少游便开始询问了一些议事堂和神策府的事。杨炯负责议事堂,已经渐渐步入了正轨,虽然各种扯皮不可避免。不过大家都已经适应下来,而作为议长。自然也有一套对付议员的办法,一些必须通过的法令,杨炯往往都能处理的得心应手,能够协调各方的利益。所谓的议事堂,本来就不是做正确的决定,靠着一群心怀鬼胎的人,指望着他们做出有利的选择,那才是见鬼了,议事堂的功能,其实不过是协调各方的利益罢了,既不会让某一方单独获取所有的利益,大小通吃,以至于其它人不服,造成内部利益分配不均而相互仇视。
这就如一群强盗,在内部进行分赃大会罢了,这种分赃大会,是在每一个人能够得到自己利益的情况之下,进行的某种扯皮和争斗,明白了这些,杨炯便轻车熟路,所以往往出现纷争时,他总能私下里进行所谓的协调,直到对方做出退让为止。
秦少游对议事堂的事其实并不关心,他更关心的反而是工程方面的事,王据如今也老练了许多,他本就是个极有天赋之人,否则历史上李隆基登基,他作为隐相,也不可能创造出一个中兴盛世出来,只要稍加磨砺,一个小小的弘农郡,还不是小菜一碟。
当然王据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