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粮款。
弘农多士族。可也有许多的自耕农。这些人相比别处,压力更大,因为时刻可能会被豪族给兼并了土地去。
而现在,这样宽松的政令,却是教人意料不到,要知道,以往官府征粮,士族们倒是有许多土地。可是却不敢征,这压力自然也就压在了升斗小民身上,让人透不过气来,现在却是反过来了,直接减免掉小民的税赋,还提供耕牛、耕马和农具,虽然是一里提供一头,只准三十亩以下的贫户们拥有,却不得不说。这是善政。
三十亩………
王琚眯起眼睛,显得饶有兴趣。三十亩地其实不多,这个时代。三十亩地也就勉强一户人吃用罢了,算不上富余,可是莫要忘了,三十亩地算是有地的贫户,在这大士族和贫户之间,却还有土地五六十亩,乃至一两百亩的中户呢,他们……岂不是吃了大亏?
想想也对,他们的土地并不比贫户要多多少,日子也是过的紧巴巴的,却要承担沉重的税赋,许多人怕也没有牛马,全靠人力耕种土地,固然他们的粮赋没有增加,可是以往不如自己的却是轻松惬意起来,你种百亩土地,费时费力,怕也远远不如人家三十亩的吃用的好。这心里……怕是很不是滋味。
这倒也罢了,除此之外,所有三十亩地以下的人,拿着自己的田契,可到神策府登记造册,神策府提供其三亩地的棉花、山茶、桑树种子,并且专门在各地,设授农所,教授他们如何播种,如何收获,到时,只要种出了东西,一概以较高的价钱来收购,甚至布告上有明言,一亩地的产出,一年大致可有一千五百钱,若是三亩地,那便是近五千钱。
这个数目,对于殷实人家,或者说是孟津的寻常人来说,其实算不得什么大数目,可是对于弘农郡的贫民来说,真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三十亩地的产出,若是不纳税,又有牛马进行耕种,不但省时省力,而且足够吃用,多余出来的几亩地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