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所有皇储都离不开两点。其一、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这是千百年以来,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以嫡长子为第一顺位,然后是嫡次子,若无嫡子,这才轮到庶长子。另外一点是立贤不立嫡。这一条,显然是有违老祖宗定下的规矩,然而却是最适合国家长治久安的一种方法,大多有远见的君王都会选择此项。
另外在清朝还衍生了另一种立储方式,就是效仿野兽,让皇子相互争斗,争赢的就是太子。也因此,来了一个满清无弱君的传言。且不说这是不是大话,反正奴清两百年,没有几年是像样的。尤其是科技,自古到今,华夏的科技远远领先于世界,一到了清朝这里就打落底谷。
然而择储的方式到了李世民这里却产生了异变。
他不选择文采飞扬的李泰,也不选择文治武功,英果类他的李恪,出人意料的选择了毫不起眼的李治。
只因为在李世民的眼中,能够保住自己儿子的姓命,比给大唐立一个如自己一般的铁血君王更有意义。
故而,杜荷几乎断言了李泰、李恪,失去了做太子的资格。
他们争的越厉害,相互之间的仇恨也就越大。恨越大,彼此就容不得对方,这样他们也就失去了成为太子的真正关键。
李泰的梦做的很好,他以为自己战胜所有的皇子,压在所有皇子的头上,那他就一定是下一任太子。却没有想过,李世民这位千古一帝,对于大唐王朝是完全的掌控。
他要立谁,就能立谁,谁也干涉不了,并不是规定了只立胜者。
在杜荷眼中,李泰已经是没有任何的希望了,李恪到还有一丝希望,因为他在江南偏远之地,远离长安,避开了与李承乾的储君之争。只要他能够无视太子之位,做出不争的姿态,全心发展江南,在江南干出一番辉煌的成就,让李世民侧目,他便有希望。但是李恪是有野心的,以退为进,在没有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