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于书画诗词,自然听说过苏牧的新词,虽说杭州距离东京远了一些,但其实信息的传播速度并没有想象之中那么慢。
苏牧的那些诗词佳作早就传到了东京来,可想要入得官家法眼,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蔡京和童贯的发迹,让朝堂上的很多人都发现,这是一条发达的捷径,所以很多人都想将自己的人推荐到官家这里来,给官家进献书画诗词也成为了一种举荐人才的手段。
既然与利益沾边了,那么寻常人的作品想要进入官家的视野,机会就不是很多了。
好在苏牧的诗词传唱度实在太高,不久前官家还是看到了,而且喜欢得不得了,称之为文坛的新泉,言语之中颇有召见苏牧的意思。
这也是他觉得吃惊的一个原因,堂堂杭州大才子,怎么就跟绣衣暗察沾了边?
见官家不悦,高慕侠也不敢隐瞒,将苏牧在杭州的所作所为都说了一遍,想要证明苏牧是配得上绣衣暗察这个职位的。
其实赵劼之所以不悦,并不是觉着苏牧配不上绣衣暗察这个官职,而是因为在他的眼中,苏牧该是个造诣非凡的文人,不该去沾武人的低贱差事罢了。
赵劼有心将苏牧召进文官的行列来,可苏牧没有经过科考,即便他是当今皇帝,这么做也不合规制,再者,这么贸然将苏牧塞进一个个都是老狐狸的文官集团,苏牧指不定会被啃得骨头都不剩,哪里还有心思吟诗作赋?
所以当高慕侠离开皇宫之时,赵劼都没有对苏牧的赏赐做出自己的决定,不过他终究还是默认了苏牧绣衣暗察的身份。
毕竟这个名额是高俅当初为儿子求的,高慕侠能够将绣衣暗察的身份交给苏牧,说明苏牧必然有着过人之处,如此一说,这苏牧倒也算是文武双全了。
再加上高慕侠所言那般,苏牧在杭州的表现实在让人太过震惊,赵劼没有理由不相信自己的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