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高新区眼下的困境,不能怪在柴绍基一个人身上。种种迹象表明,前两任工委书记都比较强势,柴绍基管委会主任的地位遭到了弱化。而柴绍基本身,又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更多的只是注重自身的进退得失。他的姓格决定了他不会为了整个高新区的前途奋起一争。若果是在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一个比较传统的官场,柴绍基或许是很不错的搭档。识进退懂规矩,争权夺利的欲望不是十分的强烈。
但是现在的高新区,却需要更加奋发向上的领导干部!
或许,换了书记之后,柴绍基也会有些改变吧。
用自己的风格和魅力去影响身边的主要助手,本就是一个领袖型人物必备的素质。某种意义上说,能不能改变柴绍基,也是对柳俊自身的一个考验。
在官场上,打倒一个对手,或许不难。毕竟只要揪住了对方的把柄,重拳出击,就能“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渐渐的改变身边的人,让大家自觉向自己靠拢,却远远要比打倒对手复杂得多,也艰难得多。这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高新区面临的最大最关键的问题,柳俊认为还是要着落在干部队伍的建设方面。长河高新区要真正腾飞,必须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由上而下,打造出一支得力的干部队伍,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孤身前来,要扭转整个干部队伍的局面,进而扭转整个高新区的经济格局,当真谈何容易。
柳俊现在就有些焦虑,高新区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到底应该由何入手,才是最正确的切入点呢?
除了长河区的局面十分糟糕,柳俊身上还有一副重担,那就是长风摩托车制造总公司,也是一个很不客乐观的烂摊子。
柳俊原本的意思,是打算与柴绍基谈话之后,去长风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