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斯基(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曾经在1955年到1979年连续二十五年担任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年度指挥家)时代,就已经有“拉德斯基掌声”了。
有人说,在更早的克劳斯(曾经在1939年到1954年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时代,也有“拉德斯基掌声”的存在。
不管“拉德斯基掌声”是合适出现的,但这种用掌声进行合音的方式在前世确实是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在前世,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于1987年开始实施轮换的年度指挥家制度,在那一年,卡拉扬指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让全世界为之耳目一新,同时,仅仅担任过一次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年度指挥家的卡拉扬,也让华夏人民知道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知道了这首用鼓掌声进行合音的《拉德斯基进行曲》。
自卡拉扬之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都会更换一名年度指挥家,虽然也有诸如杨松斯、阿巴多、梅塔等着名指挥家轮流担任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年度指挥家,但两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年度指挥家绝对不会是同一个人。
在这些年度指挥家之中,每个人在指挥演绎最后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时候,每个人指挥台下的观众跟着一起鼓掌合音的手法都不同。像卡拉扬,是稳重中不是老小孩一般的俏皮;像祖宾.梅塔,则是一如既往的严谨大气,即便是指挥观众鼓掌,也一如他指挥乐团乐师的严谨;像马瑞思.杨松斯,则是非常的潇洒,与观众们的互动极为的深入:像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则是非常的平衡。
宗师这次为了让“拉德斯基掌声”在这个世界扎下根并流传开来,也是耗费了不少的脑细胞,他结合了前世好几名着名的年度指挥家指挥这首曲子的风格,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指挥方式。
《拉德斯基进行曲》因为是三部曲式结构,因此一共会出现三次a段旋律,也就会出现三次“拉德斯基掌声”。第一次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