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奇门相师 > 第四零五章:展示武力

第四零五章:展示武力(7 / 8)

,这个属当时被归类于鳄鱼,现为上龙亚目的一属。这两颗牙齿的外形粗厚、微弯,珐琅质的表面有垂直的沟痕。这两颗牙齿是已知最早被科学叙述的恐鳄化石。

1903年,约翰?贝尔?海彻尔在蒙大拿州柳树溪区,发现数个皮内成骨化石。这些皮内成骨最初被归类于甲龙科的包头龙。除了皮内成骨,当地还挖出脊椎、肋骨、耻骨等化石。随者更多化石的挖出,海彻尔发现这些化石属于一种大型鳄鱼,专门研究恐龙的海彻尔对这些化石失去兴趣。海彻尔在1904年死去,W.J.Holland继续研究这些鳄鱼化石,才最终发现恐鳄这种史前生物。

科学家们对恐鳄进行深入研究,推断恐鳄的体型最大可以达到十五米,绝对不是现金存在的鳄鱼种类可以媲美。

1954年,内德?科尔伯特与罗兰?伯德首次提出,恐鳄很可能以生存于相同地区的恐龙为食。内德?科尔伯特在1961年再次重申这个理论:“这种鳄鱼应该会以恐龙为食,不然为何它们的体型可以生长到超越恐龙?恐鳄会在水中攻击岸边的猎物,哪里是兽脚类恐龙无法猎食的区域。”

恐鳄通常被认为采取类似现今鳄鱼的猎食模式,将身体沉浸在水中,攻击接近岸边的恐龙或其他陆栖动物,直到猎物溺死。在大弯国家公园附近发现的数节鸭嘴龙尾椎,带有恐鳄的齿痕,加强恐鳄会以部份恐龙为食的理论。

大卫?史威莫等人提出:恐鳄可能会以海龟为食。恐鳄可能会用嘴部后段、较钝的牙齿,咬碎海龟的龟壳,以海龟为食。在恐鳄的北美洲东部化石发现处,经常发现侧颈龟亚目的Bothremydidae科化石,数个此种海龟的龟壳已发现齿痕,很有可能是由大型鳄鱼所留下。

在2002年,大卫?史威莫提出恐鳄的食姓可能依据生存地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生存于北美洲东部的较小型恐鳄,生态位可能类似现今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