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眼巴巴等着温故回来,听温故说道长另有打算,不会让他们吃亏,这才安心。
半点没怀疑。
他们目前对青一道长还是敬畏的。
只是村里这么多人需要生活,他总得为村里多做考虑。
温故帮他们探了道长的口风,他们也愿意和温故多说说接下来的计划。
如今时机已到,他们就不能一直窝在村里了,需要走出去,去镇上搜寻需要的建材和物资,为接下来筑堡做准备。
至于哪日行动,还得看天气。
若是天气适宜,就要清扫野障,把从村到镇的沿途障碍,先大略筛一遍。
法子也很简单——烧荒。
村里人祖祖辈辈靠着土地过活,对烧荒并不陌生。春季烧荒和秋季烧荒,有不同的应对经验。
现在,他们先做事前准备工作。
铜钱,已经不是曾经的价值了,村里面也都是以物易物,或者帮忙做什么事去换取。
只是,接下来工作多了,动用的人也多,太复杂了不好统计。几位主事人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排。
温故提议:“那不如记工分?按劳动量和上工时间来计报酬分数,按照分数来分配村中收益。”
现在物资归村里集体管理,主事的几位也不是糊涂人,目前可以用这办法试一试。
温故提了建议,按功劳记分,画正字计数。
过多的数字和符号未必适合这里,画正字更贴近民情。
只是需要村里找出一位公正的,又识字识数的人,来担任这个职位。
几位主事人听后觉得可行。相当于是用另一种实用的“钱”来替代以往的铜钱。能挣多少,全看做了多少功劳。
只不过在人选上,就有争议了。
记录工分,相当于在管大家的钱,就像酒楼账房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