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作品的核心就是“最后的决战”,也是最为重要的,所有的线索都要以最后的决战为导向。”
所有重要人物都要在最后的决战中扮演某个角色,所有提到的道具、异能都要在最后的决战中起到某种作用。
从这方面来看,《冰与火之歌》其实比不过《哈利波特》。
因为作者放弃了对夜王及其异鬼军团形象的塑造,而且正义一方不能与这个对手谈判或交涉,那么对手方就只有夜王及其异鬼军团。
这大大减少了“最后的决战”的可塑造空间,很难展示在面临最后决战时人类一方能做的不同选择。
其次,摊子过于庞大,最后的决战正义方的总指挥,很难选出来。
龙母还是雪诺,或者珊莎、詹姆、小恶魔?
人物“同质性”过高,没有突出特质,选谁都行,也意味着选谁都不行。
细究原因,《冰与火之歌》是有“原型”的,故事背景的设定,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跟人类史区别不大。
征服者伊耿参考公元1066年“诺曼征服”中的威廉一世;维斯特洛约等于大不列颠岛;厄斯索斯(essos)约等于欧洲大陆;君临城约等于伦敦.
作者进行了一定的变形,但没有完全消化,没有化为的素材,完全为服务。
过于尊重“原型”,也可以说被牵着鼻子走,以至于忘记了故事的结构。
同为奇幻的《哈利波特》,在结构上甩《冰与火之歌》一千条街。
《哈利波特》也有大量对历史素材、他人优点的借鉴。
如《哈利·波特》里巫师世界的最大转折点:1689年出台并生效的《国际巫师联合会保密法》,很可能是对1688-1689年间带英发生的“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出台并生效的改写。
至于1945年邓布利多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