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将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拒绝了手下劝进,不过给自己儿子铺路。
曹操说:“如果天命在我,我做周文王足矣。”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同月庚子日,病逝在洛阳。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结束。
影院里响起激烈掌声。
参加的同行,一个个挂起营业笑容。
具体想什么难说。
看到观众反馈,沈三通松了口气,就看票房表现了。
如果票房表现不错,就代表历史人物偶像化,成了!
《曹操》的风格除了《教父》电影,故事上借鉴了后世的刘备文。
不是黄书,真刘备文《玄德》,起点,刻画的刘备很好。
刘备的生平也很励志,也很主角。
《曹操》成功的话,可以进一步推出三国系列。
历史名人本身非常适合做成爽文类电影。
映后交流环节。
观众问道:“沈导,你不是对曹操持有批判态度么,我看拍的很正面。”
沈三通:“先说明,这部戏我只是监制,导演是郭凡、陆阳、文牧野。然后,我依然不喜欢曹操。”
场下观众轻笑。
沈三通道:“比如陈宫之死,历史中的曹操未必多么在乎,只是给自己的堕落腐坏找借口。”
“一说理想,就是忠君爱国、建功立业、体恤民情,一说廉洁奉公都不愿意。”
又有观众好奇问:“不喜欢,为什么电影拍的很好。”
沈三通:“因为这是《曹操》电影啊,他是主角。也是我们的历史人物。”
“只是一些人别有目的的鼓吹,所以我才唱反调。”
“《曹操》电影,自然要突出曹操,强化他的个人。”
“我早前有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