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乱世的人,如今很多还活着。”
“40后、50后也行,问他们对现在生活的看法,很多人都会说终极理想已经实现了。”
“当初宣传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除了偏远、落后的农村,绝大部分农村有了电,二层小洋楼也多了。”
“这些是严肃的,是切切实实的生活,无数人的生活。”
“我们不能对这些成就视而不见,粗暴的否定。”
说起现实,姜闻不困了,吐出两个字:“调和。”
给沈三通上一课:“你太天真,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姜闻作为大院子弟,渠道比沈三通多了,各种光怪陆离的破事,说起来滔滔不绝。
沈三通面色凝重。
姜闻说的这些,触目惊心。
换个人,精神和大道都要破灭了。
好在沈三通知道后世,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
“所以我只是觉得结尾不妥,并不反对你这部戏的总体基调。”
“但我们49年之后一年比一年好,这是总趋势。“
“问题有,但不能改变这个总趋势。”
“现在的问题,相比于过去,只是小问题。”
“过去是生产力不发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是物质上没有,真没有,现在是物质上逐步丰富,分配上没跟上。”
“他们那是掉队了,就像是挺进大别山,中野的家底都豁出去了,必然有人不理解和绝望,乃至于逃走。”
姜闻讽刺道:“您觉悟高,但我才是导演,这是我的电影。”
沈三通有些失望。
他说没有滤镜,其实也有滤镜。
主要是后世各种解读《让子弹飞》,出现了“让学”。
自诩精英的一些人,把现实没法满足的精英感,也不愿意去拥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