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问题是代价呢?
只有老爹是错误的。
老爹又是东大很多牛马男性的形象,小时候吃苦,苦尽甘来,有了一番事业。
从社会角色标准,《抓娃娃》老爹是唯一的一个成年人,有实际价值产出的人,也就是收入。
《抓娃娃》作为喜剧,所追求的“艺术”,确实比陆钏大佐的电影深邃很多,可依然很空。
还是解构,只是比早年的五代、六代,要好一些。
老大、老二已经童话了,为什么不把老爹也童话一下?
结尾让马继业高考最后一场溜走,可以答完,也可以不答最后一场考试,六百多分,报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比如材料学,研究塑料的降解,对应前面的捡瓶子。
揭开这些年的经历是虚假的,也童话一些,不是惊悚的模式,毕竟马继业不是楚门。
这样就缺少“对抗”“批判”“自我表达”“艺术”这些元素。
《抓娃娃》最初想叫“接班人”。
无论是社会,还是资本,实话实说,都侮辱了。
这部戏,不如说是“电影事业接班人”。
可以看出来优秀的年轻导演,在挣扎,在抗拒,在对抗,但是叙事之中,还是在吃外面的屎,只是没有前辈那么恶心。
如此。
《抓娃娃》依然是春节档之后,大盘遇冷之后,最好的一部戏。
换个角度去看,沈藤号召力确实够强,而东大观众也不是一般的宽容,依然愿意买票支持。
再换个角度去看,电影事业是真的没有接班人。
一切行业的比拼到了最后,其实是工业能力的比拼。
好莱坞当年可以把港岛功夫片、警匪片杀的片甲不留,原因是什么?
归根到底是米国的工业实力,电脑特技+实景。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