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办了开机仪式。
第一场戏开始。
曼谷街头,黄小明饰演的李卫国意志消沉。
吃饭的时候被暹罗人嘲弄、奚落。
沈三通给黄小明讲戏:“小明,内心深处,你理解遭遇驱逐处分,但嘴上并不认同。”
“你有强大能力,只是不愿意对普通人使用。”
“表演上,一开始土起来就好,不要耍酷。”
“当然,听到掠夺者儿子要来的时候,你可以耍起来。”
响起一阵笑声,都知道黄小明习惯性耍帅。
黄小明道:“我会把握住。”
沈三通对他放心,黄晓明演技其实很厉害,遇强则强,就看能否激发出来。
李卫国的这个角色,沈三通的设计,是带缺点的英雄。
关于电影,他一直以来的观点,门槛要低。
不只是剧情,人物也是。
男主关心的事很小,切入点是自己遭遇,这样剧情往上走的时候才有张力。
根基打的牢固,才能宏大起来。
自然把观众拉进戏里。
这一点,好莱坞早就有一套成熟的流水线。
各个场景之中,很自然的给出相关信息。
用轻松的话语氛围说出严肃的事情,幽默的表现出各种主题精神。
甚至可以做到把侵略战争,演绎的充满爱国感,让人忽视本质是不义之战。
好莱坞电影、美剧,中东战场相关的题材,颠倒黑白是基本能力。
对于影片什么看法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影片以角色为中心,让角色填充血肉性。
让人动容自发的围绕角色去想象人物的心态,用象征语言触发共情。
简单来说,快速的剪辑、流畅的叙事,各种语言和镜头暗示,经过镜头语言、台词、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