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你好!青阳区人民西路xx号怎么走?”
余切到蓉城之后,头一个做的事情不是报道,而是去川省图书馆借书。
川省图书馆鼎鼎大名,成立于1912年,八十年代经过多次扩建和发展,已经成为整个西南规模最大的公共图书馆。
据余切所知,借书是不要钱的。
文学讨论的主办方一般会提供相关书籍和资料的阅览,但它们主要表现在深度上,论书籍的全面和广度,大型图书馆实在是某一研讨会主办方远远所不能及。
余切没想到的是,尽管借书不要钱,但借书首先要借书证。
办一张借书证,需要工本费,多少钱呢?三块钱!
接近十斤鸡蛋。
更麻烦的是,借书还需要交押金,根据书籍的贵重程度,交的押金也分不同等级,即便是以上条件,怀揣一百来块的余切都能满足,他还面临一个问题:
他没单位,来路不明,不给借。
川省图书馆在一些地方古志和古籍收藏方面十分突出,但是,这些东西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拿出来的,需要相关单位作保,眼下还有什么单位能给余切作保?
只能剩川省作协举办的研讨会了。
余切直奔红星路二段,这是研讨会的主办地址,只有先拿到了研讨会受邀作家的证明,他才能执行程序正义,借到自己想要借的书。
牙刷、牙膏、毛巾、被子、茶杯、洗脸盆……以及一张挂在胸口的参会证件。余切报道后,领了这些东西,到招待所住下,是二人间。
已经有人在房间里了,这人眉心到眼皮处有俩肉痣,但不显得难看,倒是慈眉善目,他身材格外的瘦小,挂着热情的笑。
“我叫阿莱,是个写诗的。”他对余切伸出手。
两人互通籍贯,互报家门。阿莱是ab州人,藏族,比余切大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