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电机的改进,是一回事。
电灯更是如此。
这电灯的制作,就是一种赌运气的行为,实验的材料够多,才能试验出真正靠谱能用的那一种。
这就是纯看运气了。
也许试验了十次,就试验到了,但如果重来一次,也许试验十万次,才能试验出来。
最恐怖的是,现在,这一切集中在了研究院。
在前世,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化学,物理,材料学,各种尖端技术,分散在十几个国家,时间跨度也很大,也许某个新技术用得上的材料,其实几十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只是时间太久了反而被遗忘了。
有时候发明出的技术,一直没有材料,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纪,技术都已经过时了,都还没找到适合的材料。
比如特斯拉汽轮机结构。
而在现在的大汉,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科技研究集中在长安。
长安城百分之九十九的顶级科技技术研究聚集在皇家研究院,各种理论技术和前沿技术至少也有六成到七成在皇家研究院。
这种情况下,真的很难试验出电灯材料。
因为特别容易走偏路。
有时候,实验到了某种材料,结果发现点亮时间挺长的。
以为找到了答案。
但其实,有可能这种材料就是这一族材料中点亮电灯最久的,一下就带偏了整个研究风向,导致全体跑偏。
而这种材料,在研究院数不胜数。
从木焦油被蒸馏分成了几种材料,开启了化工工业时代后,目前通过石油煤炭制造的化工产品霍海都不知道有多少,其中有明确功效已经在市场上正常使用的化工品,都已经有二百多种了。
包括给手术刀消毒的那些,已经都革新了两三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