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杠上了吗?一周写一个剧本,还全都能卖得出去?”
“之前我是有点儿怀疑江海抄袭的,但看过《三毛流浪记》之后,我现在不大怀疑了,三毛和窦娥一样,都属于是旧社会封建制度下诞生的悲情人物,那悲剧的味儿太对了,我不太相信能写出《三毛流浪记》的人会抄袭”
“如果说,霍学海教授是实名举报。”
“如果说,江海也能自证冤屈,证明自己没有抄袭。”
“那霍学海教授是不是要兑现当初的赌约,和江海互换寿命”
互联网上的吃瓜群众,对于江海最近这一系列的行为举措,讨论得沸沸扬扬。
但江海本人,却是完全就没有在意这些讨论。
只见他不断在网络上搜寻着适合《熔炉》投稿的杂志期刊:
“如果要论文学期刊的话,《收获》不错,《十月》和《当代》貌似也还可以.”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文坛,以巴金、卢新华、冯骥才等一系列知名作家为首,在大陆区域——
掀起了一股名为【伤感文学】的文学思潮。
所谓伤感文学,就是指在特殊时期,以现实事件为内容所诞生具有悲剧性色彩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以为主,也包括诗歌、话剧和电影剧本。
而在进入21世纪之后,伤感文学便逐渐没落,尤其是05年文坛巨匠巴金的逝世,令得【伤感文学】学派饱受打击,在一系列伟人的陨落后,伤感文学声势便逐渐衰微,逐渐没落
原以为,伤感文学会就此沉寂下去,可谁料江海的出现——
竟然又让人看到了崛起的希望?
和伤感文学有所不同的是,在江海笔下的作品里,它不仅刻画悲剧,更注重描写苦难?
尤其是江海所写的《许三观卖血记》和主笔的《三毛流浪记》,这两部作品,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