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校长生涯,深深地影响到了晏文渊这位军人,让他身上多出了许多教育工作者那种“悲天悯人,有教无类”的儒雅气息。
而在日常的工作中,晏文渊更是秉持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不愿意轻易放弃每一位学员。
原本他还想着,等到这场比试结束后,让孙礼之类的大三学员,认识到他们与赵卫红之间的差距,然后他再站出来“小惩大诫”,让大三学员,尤其是孙礼,走回正道。
孙礼自以为心里的那些算计非常“高明”,可在老辣的晏文渊面前,他的那点心思就宛若孩童一般稚嫩。
“炸营”也好,和赵卫红私底下有冲突也罢,晏文渊已经不想去计较了。
他只想让孙礼之流能够迷途知返,别让自己这两年在科大付出的汗水与努力白费。
毕竟大三学员的作风变成了这样,他这个当校长的,也有责任。
原本,晏文渊只是想给孙礼一个不大不小的“警告”处分,等到孙礼要下基层实习时,再根据孙礼的表现,看看要不要把这个处分,从孙礼的档案中拿掉。
但现在来看.或许其他大三学员还能在赵卫红的“感召”下,蜕变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合格的军官。
但孙礼这个人,就如同他给出的评价一样,已经不可救药了。
“校长.”
见平日里一向以温和面孔示人的校长,居然朝自己露出了这种勃然大怒的模样。
刚刚还一副要和赵卫红拼命架势的孙礼,立马露出了十分慌乱的神情,支支吾吾的就想对着晏文渊解释,甚至是认错。
但.他之所以愿意朝晏文渊低下“高傲”的头颅,并不是因为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而是因为,孙礼非常清楚,晏文渊有着左右自己前途的能力。
其实孙礼更适合去做一个商人。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