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战略,明策略,建团队,提预算。
百晓生在俞兴没有回申城之前就评估了每月支出,大致在9万。
但随着他主持工作,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预期。
俞兴只圈定了5个城市来做地推,这相当克制,每个城市又预估组建5人小团队,这也相当克制,而单论这一项便是25名新员工。
按照税前4000的工资标准,这就是每个月增加了10万的成本,实际上,公司在缴纳五险一金后的用人成本还得多出4万左右的支出。
针对市场进行的相当克制的计划,单单这一条就额外增加14万的预算。
再加上其它部门的员工增长、多出来的补贴等一系列费用,百晓生每个月的支出将会飙升至30万左右。
对于商业领域来说,一个月30万仍然不起眼,但对于一个草创公司,这种预算的增长相当让人有压力。
俞兴很容易就能算清这笔帐。
原先是每天一睁眼就没了3000块钱,很快就会是一睁眼就没了10000块钱。
睁眼,一万,又睁眼,又一万,还睁眼,还一万……
大城市,居不易。
创业也不易。
俞兴比其他人更能清晰感受到这种压力。
算上刘琬英的钱,百晓生的运营周期也就是6个月时间。
队伍拉扯起来不容易,手上没钱,心里就慌。
6个月时间就一定能融到钱,一定能拿到好条件吗?
俞兴想来想去,还是得主动出击,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次日早晨,当他再次过目数据并检查之后,关于分众的全国数据统计就发到刘琬英的邮箱里,顺带给对方发了条短信。
俞兴这天没有参加地推活动,钟志凌依旧带着昨天的五个人前往张江高科技园区,一是拜访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