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贺檀一同去了西城,眼看着几条船在西城卸货,然后由几辆马车拉入了宫门。
“这下能松一口气了?”
贺檀的声音传来,王晏脸上虽没有其余的神情,眉宇却还是缓缓舒展开。佛炭入了京,是因为泥炉、佛炭在内侍省试用好了,现在这些要送入宫宅。
宫宅是皇亲国戚聚居之地。
官家的心思很明白,连宫中人都用了佛炭,坊间也就不会有什么疑虑,传出石炭有毒的谣言。
这是最好的推动石炭的法子。
当然汴京不可能一直从外面买佛炭,必然有人用石炭碎做佛炭来卖,佛炭的方子早就公之于众,汴京那些背景深厚的商贾会立即下手。
这宗买卖很难完全落入谢玉琰手里,不过作为最了解佛炭的人,提早做了安排,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汴京这么大,乡会的商贾将石炭场开到了许多路、府,汴京都开始用佛炭,其余地方自然也会纷纷效仿,那些石炭场刚好乘风而起。
所以,能不能在汴京卖佛炭根本不重要,只要汴京用佛炭,阿琰就赢了。
“不觉得可惜?”贺檀道,“汴京城这么大的买卖不要了?白白给了别人?汴京如此繁华,一年不知要用多少佛炭,我想想都心疼。”
“心疼”这两个字,让王晏蹙起眉头,只觉得不太能入耳。
王晏道:“大哥不必如此,石炭又不止能做成佛炭,目光不必就放在眼前。”
“就算有机会在汴京卖佛炭,阿琰也不会去做。”
贺檀乜了王晏一眼,“阿琰”两个字叫得真是顺口,在他面前都喊“阿琰”,私底下的时候不知要喊人家什么?
贺檀到底不如王晏了解谢玉琰,想不出个道理:“为何不要?”
王晏道:“眼下最要紧的,是将佛炭和石炭彻底推广开,这种事,了解汴京的商贾做起来更得心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