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晏没有隐瞒的意思,径直点了点头。
王秉臣眉头锁得更紧:“这些不该是你说的,官家有思量,户部、兵部自然会上劄子。”
朝臣们就该各司其职,他在中书,不能将手明晃晃地伸到下面去,否则岂非要一手遮天?无论什么政务都要按规矩来,就说这次王晏虽为天使,却也只能管查案有关的事宜,今天朝堂上突然提及军备不足,就是以案子为借口,在插手户部、兵部之事。
在场的人就算当时不明白,之后仔细思量也能猜到几分,必定要给王晏再记上一笔,将来有机会当众弹劾。
这些都会成为王晏仕途上的阻碍。
将来想要成为两府相公,身上越少瑕疵越好,这个道理王晏不是不懂。
王晏道:“大名府私通商贾的官员被抓,再加上朝廷开了坊市,百姓生计多了,政务已见起色,现在不提,恐会错过好时机。”
这话想来是对的,换了别人也就被糊弄过去了,但……王秉臣可是当朝宰辅,没有谁比他更熟悉这些。
王秉臣看向王晏:“大名府几个县的知县都会呈上公文,你说的这些最迟几个月也能摆在户部桌案上。到时候户部劄子上提及,我们再顺水推舟,岂不是更好?”
“你这分明是不信任旁人,这才亲力亲为,免得有半点的闪失。”
不止是这一件,王晏写密折禀告石炭炼铁之事也一样,每桩都不按规矩来,冒着极大的风险。
结果就是在大名府被人团团围住,命悬一线。
这是为了什么?
王晏走的是文官的路子,不需要激进,更不该冒险,将来进了中书,站在朝堂之上,至少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这些事不该与他有半点关系。
王秉臣一直拽着这个儿子,就是要他规规矩矩走这条路,可王晏去了一趟大名府,做的那些事,完全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