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战斗力最少也能凭空增加几成。
这就是一位开国之君亲临战场对军队的士气加成。
有他在,唐军此次北伐无疑能更加稳妥一些。
李奕话音落下,众人再次齐齐应是。
李奕点点头,摆手示意众人可以退下,让他们各自准备去做李奕交代的事情去。
……
大唐昭武三年,西历1854年八月初。
广州外海的海面上,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离开港口,扬帆北上。
李奕是在七月中旬接到清廷炸黄河大堤,导致黄河决口改道的消息的。
随后,他第一时间便召集众人议事,商定好了应对之法。
在从广州拍发电报给各地州府传达命令之后,李奕便开始准备起了御驾亲征的事情,以及筹措起了赈灾以及大军作战所需的物资。
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大唐这边便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将海量的物资装船,由李奕亲自带队,走海路北上。
他准备要先走海路抵达长江入海口,再从海路转内河水运,由长江入运河,走运河沿线进行北伐。
之所以选择走海路,那是因为海运成本低,速度快,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将军队出征,以及赈灾所需的物资调配到前线。
并且,大唐最近刚刚拿下福建浙江两省,李奕准备要北上的同时,在两省沿海靠泊视察,稳定一下人心。
至于说安全问题?
其实问题不大。
李奕这次北伐是沿着沿海走的,风浪即便有,也不会太大,再加上随行的船队规模也足够大,安全性还是有保证的。
如果真的危险,李奕也不会选海路。
他这个人怕死着呢。
而北伐之所以要走运河,则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运河沿线,凭借运河转运南北之便利,是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最富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