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花费多少,就是说出去,那也是排面啊。
他们对冉国国君好感更胜。
晚宴结束后,冉国国君更是让自己的御驾亲自送童夫子离宫。
自冉国国君招募天下贤才以来,从未有人得到过这样的待遇。
这般高规格的待遇让童夫子心情大好,甚至忘记了冉国国君白日里对仁德没有兴趣的表现。
也坚定了他留在冉国,继续以仁德道理劝说冉国国君的想法。
而童夫子的弟子们则更加简单。
自家老师受到这样的礼遇,俨然已经是冉国国君面前的红人,以后说不得还能成为冉国的大臣。
他们大多没有童夫子的沉稳,有了成就难免骄傲。
一些弟子与其他前来冉国寻求门路的贤才们,也就有了冲突。
毕竟冉国只是小国,童夫子这般受到器重,他们留在这里的机会也就少了。
这让很多贤才对童夫子,以及童夫子的弟子们多有抱怨。
不过童夫子,以及诸多弟子,此时都被冉国国君的高规格接待所打动,并未注意这点小小的矛盾与变化。
即便是平日,他们也不会在意。
诸子百家在各国传道,没有直接打起来都是给面子了,对骂,互喷,编排其他学派的野史,简直不要太多。
不就是起了点冲突吗?
这是他们嫉妒我们。
多正常啊。
可就是这点微不足道的小麻烦,将童夫子,以及他的弟子们推上了绝路。
此后数日,冉国国君每隔三日,请童夫子前去讲学一次。
有时说的是仁德之道。
有时说的是童夫子在各国游学的见闻,以及对各国的看法。
在说起仁德之道的时候,冉国国君并不是特别在意。
但说起各国的情况,以及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