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道:“你并不缺才华,也不缺实力,如果给你机会领兵,伱也不会缺功绩,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就算你功勋盖世,你也不会比现在好多少,你知道你缺什么吗?”
俞大猷想了想,颇有些无奈道:“难道我缺德?”
这是民间的说法,上辈子太缺德,就会遭报应,这辈子就会倒霉透顶。
曾淳颇有些哭笑不得的摇头道:“俞将军,有句老话你应该知道,这世上并不缺千里马,缺的是伯乐,你缺的是一个强有力的后台,你知道吗?”
没想到,俞大猷竟然幽幽叹息道:“这个我自然知道,但我一个小小的军校,谁又能看得上眼呢?”
这是事实。
因为大明永乐朝之后文官的权势是越来越大,武将的权力是越来越小,到了嘉靖朝,一个正三品的卫所指挥使甚至都比不上一个七品知县了,哪怕是正二品的都司指挥使那都得听七品巡按御史的。
其实,大明朝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很多公侯勋贵那都是从千户乃至百户慢慢打上来的,特别是永乐朝,大部分公侯勋贵那都是千户乃至百户出身。
洪武大帝甚至都曾留下祖训,非军功不得封爵,那会儿武将的权力甚至比文官都大。
奈何,文官心思太多了,太会夺权了,在朝堂之上,武将根本就不是文官的对手,所以,大明朝的武将渐渐的便被文官压得抬不起头来了。
至于这个过程中具体发生了一些什么,没有任何相关记载,因为史料也是文官记载的,他们自然不会详细记录自己夺权的丑事。
这或许也是洪武朝永乐朝大明战力爆表天下无敌,而到了后面战力却越来越差的根本原因。
他或许可以从支持公侯勋贵和武将着手,来力压朝中文官。
当然,这个时候他还没这个能力,他也只能先将俞大猷招至麾下再说。
曾淳细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