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一枚袁大头—民间异术后人的传奇经历 > 第三十七节 石碑

第三十七节 石碑(2 / 3)

…”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推断。

珈蓝,一位隐士,传说佛教中的大智者,释迦牟尼的弟子之一,佛家典故里也曾有佛问珈蓝的故事,可见这个人的智慧之深。

相传,是珈蓝最先提出的,万事万物,皆有其两面性,所谓一念为恶,一念又为善。打个粗鲁且明了的比方,一把菜刀,被一个高明的厨师拿在手中,就能做出美味的佳肴,让食客感到愉悦;相反,如果这把菜刀落在了一个恶人手中,可能就会成为杀人的凶器,给他人带来灾难。

所以,无论什么东西,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污秽的排泄物都可以用来给庄稼施肥,关键是人们对待这个东西的态度不同罢了。

珈蓝始终认为,如果在河水的倒影中审视自己,就可以找到并看清自己的另一面。

所以他对着河水静静地坐着看了十三年,终于看到了河水中的另一个世界和自己,从而在佛法上更加精进了一大步。

当然,珈蓝镜界并不是珈蓝发明的。那是后来的一些能人异士,通过这个道理,创造出了一个似真似幻,物质颠倒的空间,他们称之为珈蓝镜界,音同“境界”。

珈蓝镜界的具体做法我并不知道,但也在舅爷的书中看到过,大概原理是,一阴一阳、一反一正、一名一暗、一常一幻,只要有一面镜子在中间,达到了前面的各项标准,这个空间就算是组成了。

古时候也曾有炼金的方士,以此法想要点石成金,只要在正阳明常那面放一块金子,那么阴阳一旦流动,阴面这里即使放一块石头,也有变成金子的可能。但仅仅是可能,因为空间虽在,阴阳的流动却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它始终在变换。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障眼法。东西该是什么,他还是什么,改变其成分结构,全世界的炼金师花了数千年的功夫,也没能成功过。这也就像珈蓝说的,镜像始终是镜像,它只是让你看到自己,认清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