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群众去居委会甚至派出所报案,可人家来了之后也只是驱散,和去年大不相同。
许多文艺单位恢复建制,也对这种现象频频侧目,有心想说点什么,却欲言又止。
算了,还是先守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吧。
而且转念一想,这种现象都能正大光明地出现,不正好说明思想放开了么?!
连他们都能被允许公开“演出”,那咱自己这点事业,还能出什么问题不成?
于是心底那点反感便烟消云散,反而期待那群跳舞的人每天都在。
跳舞的终究还是少数,更多的是热爱学习、渴望进步的人。
图书馆里面看书的人多了起来,不少年轻人为了抢一个靠窗的好位置,也不介意相约出门大打出手,等回来的时候,好位置已经被别人占住,最后赢了的和输了的都只能叹一声晦气,默默找个墙角蹲着看书。
大街上,sony在南京东路上张贴大幅广告,竟然也成为部分人争相拍照的景点。
(78年的街头广告)
有些老克勒站在广告前,也不管身边的人认不认识,就满脸自豪地给人家讲古,“当年民国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广告到处都是,这种都排不上号,……”
不少青年也没事干,便围在一起听他吹。
直到人群后面冒出一个声音,“你个坏老头子是不是怀念民国啊?”
吓得老头儿肝胆乱颤、面如土色,当即调头就跑。
陈凡前两天在外面转了几圈,感受了一下“初春”上海的变化之后,便懒得再出门,每天不是弹琴就是看书,闲得无聊便在电脑前敲几个字,也算实现了穿越前梦寐以求的躺平生活。
就是在心里有点小期盼,不知道自己的首部商业作品,能赚多少钱呢?
少了可不行,主要没动力继续写下去。
看在自己寄予殷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