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大唐好圣孙! > 第二百八十五章 又要到饭了兄弟们(求月票)

第二百八十五章 又要到饭了兄弟们(求月票)(6 / 7)

到了困难,我这做姑母的怎好袖手旁观?”

“不,这部分粮草还是不要动为好。”李漱捏捏太阳穴,叹了口气道:“我知道你心忧象儿,但长安每年夏秋都是缺粮的时节,这些粮草要留着压仓,以备不时之需。”

“你不是在洛阳还有一百多万石吗?”李丽质不解地问道。

“那也捉襟见肘。”李漱摇头说道:“京畿地区百余万的人口,就这些粮食……”

剩下的话,她没有说,懂得也都懂。

长安城缺粮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自从隋文帝杨坚把都城定在大兴开始,隋、唐两朝皇帝就开始了漫长的“就食洛阳”之旅。

开皇四年,关内饥馑爆发,隋文帝杨坚不得不带着朝廷一起往洛阳跑,避免饥荒,这就是传说当中的“就食洛阳”。

而到了唐朝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关内的人口剧增,随之而来的就是关内压力空前的增大。

人口暴增,带来的是饥荒也愈发频繁。贞观年间遇到饥荒,鼓励百姓到其他地方就食,但是由于当时官僚机构还不是很庞杂,京师地区人口密度还不算太大,移都就食便显得没有那么迫切,三次到东都的理由也都不是就食,而是出门散散心,或者为了征讨高句丽。但是这些临时移都的行为,明显分担了关中地区相当大一部分经济压力。

到了李治的时期,一共有七次就食于洛阳,从显庆二年第一次就食于东都至弘道元年崩于洛阳,二十六年半的时间里,唐朝驻洛时间占到二分之一;而李隆基执政的时期,也曾经五次到洛阳就食。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兄弟们又要到饭了兄弟们!

移都就食之时,皇帝及众臣一旦离开京师,到达东都,相应的政治中心也由长安转移到了洛阳,洛阳就由陪都成为实际上的都城,而长安则成为陪都;当皇帝一行人在东都就食渡过难关,关中地区经济好转后,再返回长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