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相同的潜意识,因此人性差不多,外貌差不多,科技水平差不多,生理结构差不多,明明隔着宇宙,却像是同一个生态圈里的物种一样。
需要强调的是,杜牧心中定义的‘阿赖耶识’,并非是一个崭新的‘个体’,又或者‘轮回’之地,所以也不存在会被人‘发现’的可能性。
前面说了,他既然把精神力和其他四大基本力相提并论,那杜牧心中的‘阿赖耶识’,就更像是对全宇宙都有着广泛影响的‘引力场’。
你不能说宇宙中无处不在的引力是个生命,是个没被人发现的个体或者世界,那就是构成宇宙存在的基本架构之一而已。
所以虽然前世看的作品中,里面的人物甚至神明从未提到过这些,但在杜牧看来,它们却和引力导致人会站在地面上一样,无处不在。
就像是艺术品在颜料后面的白纸,人们讨论它的时候,也只会提起作品的颜色,不会有人专门去说附着颜色的白纸有多白,那毫无意义。
杜牧一和邓布利多科普,自然就不会只提这个时代所发现的事物。
他自然而然的将自己从布莱尼亚克的资料库中,所学习到的‘常理’,也简单的灌输给了邓布利多。
邓布利多固然觉得头大,有点眼冒金星的感觉,却也有一种发现新世界的新奇和兴奋。
尤其是布莱尼亚克在精神力方面的研究,几乎简单的几句话,就大大启发了邓布利多对魔法的认知。
很多过去对魔法的困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样解惑的快感,邓布利多已经无数年都没有体验过了。
上次有这样如饥似渴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还是自己人生中第一次接触魔法的前半个月。
那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畅快感,被新知识解决潜意识中储存的一个又一个悖论的爽感,简直难以形容。
就连校长办公室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