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大娘微微一愣,眼角泛着些晶莹:“大朗,不必了。这年头能混饱肚子,不流落街头就是一件大幸事。”
书院里的小娃娃头们,一大半都是今年新招的。
全都是因为家里头粮食不够多了,家人便把孩子送到书院来,求一条活路。
若是往年遇到这种情况,这群孩子有一大半儿得饿死。
可是,今年因为有百川书院,这群娃娃全活了下来。
即便吃的是野菜馒头,孩子们都吃得异常香甜,并且心怀感激。
能活命就行,还讲究什么口感,挑什么食?
苏玄明的心中酸涩不已,这厨房大娘来自耿家村,耿家村是京都附近算是比较富裕的几个村落之一。
“村里现状如何?”
厨房大娘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声音里满是疲惫:“自打官家征用我们的农田后,我们的日子一日不如一日。”
“有手艺的,就出门打零工。没手艺的,只会种田的,就只能租用他们的农田。一年下来,田租加粮税将近七成。”
“我们还算幸运的,在云国公手底下过了好几年好日子,还算有点儿家底,这些年全靠吃老本活着。”
“其他几个村子就惨了,年年入不敷出,欠一屁股债,不少人家都直接卖身为奴。”
说完,厨房大娘眉眼间满是忧虑:“今年汴河涨大水,我们村的农田全被淹了,关于这粮税到底如何征收,减不减免,官衙也没个定论。只盼着他们发发善心,不然这个冬日,又不知有多少人家会熬不过去。”
苏玄明把厨房大娘的话放在心上:“我待会儿就去打听打听。”
苏玄明来书院转了一圈,又坐上马车,回京都。
在路过大食风情街的时候,再也找不到百川书院的书肆以及云州杂货铺。
以前还会来风情街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