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朝上一提,也是为看看众臣工的反应,看来他们对上听处没太多的信心,以为朕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吧?”
萧敬道:“陛下误会了,朝中臣僚都是一心要为陛下分忧的。”
“是吗?”朱祐樘道,“朕倒觉得,只有秉宽更尽心一些。先初步定下陆完和王琼二人,秉宽自不必提,剩下的三人再酌情考量一番。”
萧敬一看,皇帝对于上听处成员总人数已有了很好的规划。
六个人。
三个人甚至都已经定下来,分别是马上上任兵部尚书的张周,以及户部左侍郎王琼,唯独一个陆完是从辽东巡抚上撤回来,但陆完回朝后做什么官职,尚且还不好说。
一半的席位都已经定了,这还叫没定案?
萧敬道:“陛下,可是要让来辽东的陆巡抚回来?若是的话,恐怕要尽早了,去年开始,辽东就在为平建奴等事而烦劳,先前新建伯已调往宣大,而今若是陆巡抚再回来,只怕辽东已无人能主持大局。”
朱祐樘倒一点都不担心道:“不是还有唐寅吗?”
“啊?”
萧敬一时没反应过来,他提醒道,“陛下,唐寅而今是渤海巡抚,是在江南的。”
朱祐樘道:“出海的事,自需要有人负责,但筹措造船等事,其实已经有了眉目了,那是否由唐寅去主持差别不大,听说徐经在秉宽身边做事很勤奋,完全可以把徐经留下,给魏国公打个下手就行。难道为了一个尚未成气候的船厂,朕要一次放出两位国之重臣过去吗?”
萧敬又是一怔。
两位“国之重臣”?
不会说的是徐俌和唐寅二人吧?
徐俌好歹算一个,唐寅就……想想唐寅过去曾把朝鲜王权都给颠覆了,说他是国之重臣,勉强也算。
“但唐寅这个人,打仗行不行,真不好说啊。朝鲜汉阳城一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