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上奏,说要跟大明站在一道?
火筛是何居心?
礼部尚书周经走出来道:“陛下,狄夷头领的话,不可信。”
朱祐樘道:“朕自然知晓火筛不可信,但他既已上奏,朕为了表态,还是要成全他一片‘尽忠’之心的。为今之计,是要确保新建伯奇袭鞑靼后方的人马,能顺利撤回关内,诸位卿家对此有何良策?”
周经看了看马文升一边,自己退回去。
大概的意思是,马尚书,该你出来献计献策了。
马文升也知道这件事非自己上不可,因为内阁那边今天明显想装哑巴,他很清楚内阁三只老狐狸的性格,不出结果的关键时候,好像没必要出来挑头,让他们这些执行层的六部首脑出来表态便可。
马文升举起笏板,语气不像以前那么平稳,倒显得有几分捉急道:“启禀陛下,老臣认为,新建伯所部入鞑靼腹地之后,或最容易陷入重围,为今之计是要找到其兵马所在,提供驰援的同时,或可派人持节去与鞑靼人宣旨。”
驰援?
往哪驰?
我们连王守仁所部在哪都不知道,陛下您居然问我们对于驰援他有什么良策?有点舍本逐末啊。
至于所谓的派人持节,有派人去跟鞑靼人斡旋的意思,我们各路人马出击草原,要换取大明不出击,你们就乖乖让开一条口子,让王守仁能带他的六千兵马……或者现在也不知道剩下多少人马,总之让他们能回到大明境内。
朱祐樘冷冷道:“莫非兵部认为,新建伯回不来了,非要去求着胡虏,才能让他带着残部回来?”
“老臣并无此意。”马文升矢口否认。
他的意思是,老臣刚才明明说了,是王守仁这么走,容易陷入重围,我没说他一定陷入重围,就算他现在还在与鞑靼人周旋,是不是也先找到他兵马所在的位置?方便陛下您老人家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