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土木堡之战。
什么水源问题,那都不叫事,身上的水足够三天所用,若真熬到三天援军还没来,那也不用找水了,直接可以杀了抓来的俘虏和牛羊,带兵冲杀出去,能突围几个是几个。
孙上器道:“目前一万多鞑子牧民,加上那么多牛羊,还有军中将士,阵仗的确是有些大了,军中防备起来很容易顾此失彼,王少将军此提议甚好。”
虽然威宁海一战是王守仁指挥得当取得的。
但王守仁以前毕竟没有实际带兵经验,他的威望也不高,在这种关乎到是进是退,生死存亡的大事上,其实很多将领都把目光往曹顺身上瞄。
打威宁海那是不得不打,到了也要战。
可现在猫儿庄就在眼前,过了猫儿庄一百多里就能到大明大同边关,如果放弃草原牧民俘虏和牛羊,以快马突击,还是有机会杀回去的。
这时候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才能把自己摆在破釜沉舟的立场上。
而孙上器的话,算是变相的“一锤定音”。
因为孙上器背后是火器营,也就是军中的炮兵营,以及孙上器是张周派来的监军,大明锦衣卫千户,相当于督战队的人,连孙上器都认为现在应该收缩防线,把前后拖拉了三四里甚至是五六里的迁徙队伍给整到一处,军中将士再一想,这位王主事也没反对三天之后的突围战,那就不如先把兵马集合在一处。
或者不用突围,大明的援军就到了呢?
有将领在人群后面问一句:“大同镇的兵马能来吧?”
在场将领都很尴尬。
一个个也不是傻子。
大明的边军如果有那么高的效率,也不至于在他们出兵这么多天之后,大同的军队仍旧没有过猫儿庄,照理说他们现在杀到这里,应该所面对的不是什么火筛本部前旗兵马,也不会是三面夹攻,而应该是迎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