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只有问秦世缨本人了。”
困局。
秦纮马上要带兵出征,阁臣为避嫌不能去见,不见也就不能问,不问就不知道秦纮内心的真实想法。
不知道,那就只能猜。
这才是让他们焦躁的地方。
明明之前一切都在控制之中,可一扭脸秦纮就“叛变”了,连叛变原因都想不通,这才是让三个阁臣最无力的地方。
李东阳道:“太子学业未成,却是对于军务过于痴迷,此非仁君之风。不妨以此,找言官上奏,提醒陛下要规范太子日常的课业……尤其是张秉宽,不该过多参与到东宫进讲。刘老以为呢?”
“嗯。”
经过李东阳的提醒,内阁三人好像终于是找到“突破口”。
既然没办法改变皇帝用秦纮,也没法改变秦纮的态度,那就从参劾“张秉宽带坏太子”这件事入手,就算不能让皇帝失去对张周的信任,也至少先让张周在清议名声上喝一壶,让你在文臣中的声望降低。
不能保证我们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至少也要保证我们在文官中的话语权。
“此事,于乔你去找人说。”刘健道,“不可为他人所知。”
谢迁笑着点头:“好说,张秉宽坏了那么多的规矩,真是罄竹难书,朝中早有言官对他恨之入骨,要不是先前刻意压着……呵呵。放心吧,未来这段时间,他不会好过的。”
……
……
张周其实也早就料到,在王越死之后,文官为了拿回西北军政的控制权,一定会朝他这个事实上的皇帝第一幕僚下手。
不能直接影响皇帝对他的信任,那就间接从他的名声入手。
三人成虎。
如果朝中人人都在说张周是个近佞,那天下人都会不他当成近佞。
毕竟大明的舆论一直掌握在手拿笔杆子的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