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一番话改变了我的主意。同志们知道是什么吗?”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的,然后默契地摇摇头。
“高老师说:你小子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是好的,没有迷失在名利中。你以为县里不知道你资历浅,能力有所不足吗?不,是知道的。参加座谈会的知青作家很多都比你强,写作上你又有什么能教的?”
“但是,为什么还是点名要你去呢?因为县里的作家们写得比你好,为什么大家的作品不能上报刊,而你的可以?虽然你不一定可以说出个所以然,却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建议。”
姜玉楼笑了笑,“我当时一想,高老师说的对,如果我能尽一点绵薄之力,可以提高同志们对于文学杂志的喜好的认知,那也算我只一趟没白来了。”
“啪啪啪!”
台下的掌声很热烈,姜玉楼的低姿态赢得了大家的好感。
能力暂且不说,人品是没问题的嘛。
“姜老师,说说吧。”
“姜老师,我们想听听你是怎么写作的,有什么技巧没有。”
“姜老师……”
姜玉楼的幽默发言反而点燃了现场的热情,一些年轻的知青和作家对感官不俗,也愿意听他讲。
“行,既然各位同志感兴趣,我就讲讲好了。我是阳平县上河村的人,目前还在上高三。”
众人又是一惊,才高三,这后……姜老师年轻得过分了啊。
“我是农民出身,但是打小就喜欢读书。托了咱们党的福,家里虽然穷,但是读书不要钱。”
大家善意地笑了笑,不是嘲笑,而是共鸣。
在场的众人,不是农民出身的有,但有限。
笑过后,听姜玉楼继续道:“刚才我说到哪了?对了,我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脚下的这片热土,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一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