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京城,姜玉楼的手稿终于邮寄到了《当代》杂志的编辑部。
编辑部就坐落在京城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内部。
经历多年风霜,临街一栋四四方方五层高的楼房已经相当老旧了。这从已经失去了原本颜色的灰色外墙上就能看出这栋建筑已经上了年纪。
墙面上一排排窗户紧闭,是那种最早的铁窗,铁窗上锈迹斑斑,尽显岁月的痕迹。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院墙不高,是墙墩加铁艺的栏杆,早年京城的建筑,大多数都是这个样式的。
人们能看到的最外面的建筑便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主楼,穿越主楼的走廊的从后门进去,就是出版社的后院了。
这里还有一栋红砖楼,要比前楼崭新光鲜一些,却是近几年建成的。
红砖楼是四层的,跟这个年代的大部分办公楼都差不多,南北都是办公室,中间是走廊,墙面是白灰刷的,还用淡绿色的油漆刷了裙底。
走廊的墙上挂着黑板,上面写着一些内容,黑板报,不外乎是那些人所共知的内容。
到底是编辑部,思想上必须重视。
《当代》编辑部的办公室是一间朝南的屋子,办公室的窗边和墙边摆放着几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堆着满满的书稿,连地上也摞着一摞用纸绳捆着的厚厚的装书稿的牛皮纸袋,上边写着书稿的名字。
办公室正左边有一堵墙,墙上挂着教员的画像,右边同样有一堵墙,上面贴着好几张纸,其中一张纸是编辑部人员的姓名,职位等。
另一张纸上则是编辑部的排班表和值日表。
此时办公室里人并不多,只有两个人,其他编辑许是在忙着其他工作。
编辑朱胜昌处理完了对以为老作者的催稿后,然后翻出了那些投递到《当代》杂志的稿件,一篇篇稿件认真地审读起来。